福州创投分享组

【荣正分析】2014年上市公司规范员工持股综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员工持股相关政策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的精神,证监会于2014620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后称“指导意见”),为规范类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奠定了政策基础。

随后,上交所及深交所分别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信息披露工作指引》和《员工持股计划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用以规范相关的信息披露事项。

二、员工持股市场综述

2014620日到1231日之间,沪深两市共有60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其中欧菲光(002456.SZ)已推出二期计划,首先对60家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汇总分析。

1、时间

根据时间轴数据,20146月后每个月推出计划的数量逐渐递增,1011月每月公告十家,12月有更大幅度增长,公告26家。

2、板块

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以创业板最多,为22家,其次为中小板19家;沪深主板约占总数三分之一。创业板、中小板企业的特点都是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成长性比较好,拥有一定数量的技术核心人员,越是这样的公司越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使得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3、所有制

60家公司中有47家为民营上市公司,其他分类如下表所示

三、员工持股计划要素分析

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要素有资金来源、股票来源、资金总额、计划涉及的总股本和股本占比、计划涉及的总员工和员工占比,以及其他相关要素。

1、资金及股票来源

《指导意见》对于资金来源与股票来源的规定分别是:员工持股计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所需资金:(1)员工的合法薪酬;(2)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员工持股计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股票来源:(1)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2)二级市场购买;(3)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4)股东自愿赠与;(5)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

60家员工持股计划中有38家的资金来源为员工的合法薪酬,其余公司多采用自筹、融资与奖励基金配套的方式。

由于规定的股份来源方式较多,各个上市公司都采取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方法: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的有30家、参与非公开发行的有20家,还有5家通过大股东赠予股票。

2、资金总额

根据公告前一日收盘价与计划持股总数的乘积,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总额大多集中在5亿元以内,金额较大的公司,除了80亿元资金的民生银行,上港集团、大北农的资金总额均超过10亿元。平均数:3.38亿元/每公司

3、股本、人均比例

平均数:2.66%/每公司

平均数:18.84%/每公司

员工持股的股本数量多处于公司总量的1%-5%,平均约为3%;员工参与数量在各数量段内大致均匀分布,平均数18.84%,基本可以覆盖公司的高层与骨干核心人员。

另外,在绝对人数方面,在公布有效数据的47个样本中,企业平均人数为5366,参与计划人数为764。其中,仅有四家上市公司(上港集团、洲际油气、国电清新、佳讯飞鸿)的参与计划的员工占总数的50%以上。

4、股权激励

60家上市公司中有31家推出过股权激励计划,以苏宁全球(000718.SZ)、国电清新(002573.SZ)为例可大致分析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的相互关系:

苏宁全球:替代性。苏宁全球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后的第一年,业绩指标未达到行权条件,而公司股价也跌破行权价格,因此不得不中止;而选择员工持股计划,对一些业绩压力较大的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但仍不能替代股权激励。

国电清新:互补性。公司于11月、12月分别公告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计划涉及的激励对象合计86人,员工持股计划参与总人数不超过374人;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并行,即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对主要人员设定考核目标,又能通过员工持股扩大激励范围。

5、管理机构

根据公司公告信息,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管理机构有:证券、基金、信托、保险或以上四类公司的具有资管牌照的子公司等,另有14家公司选择了自行管理。

管理一家以上员工持股计划的机构有:兴证证券(7)、广发证券(6)、平安证券(3)、汇添富(3)、招商证券(2)、兴全睿众(2)。

四、总结

2014年年末,随着大盘指数的节节攀升,推出规范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也逐渐增多,员工持股的性质也值得探讨。

规范类股权激励,期权授予的是购买股票的权利,被激励者在确认收益的情况下才会行权;限制性股票一般是市价的五折,即使股价缩水也有一定的缓冲比例;同时还会设置考核条件,激励与约束并重,保证公司的发展。而规范员工持股,通过二级市场一般是市价购股,参与定增也仅仅是均价的九折,可以说员工持股计划的不断推出,是基于公司本身与员工对于股市后期看多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未来股价下跌,不管是通过结构性融资的二级市场增持,还是参与定增三年后的解禁,对参与者都是不小的损失。

所以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员工持股的投资性要远远大于其激励性,如何将激励的目光从股市移到上市公司本身,使得激励与公司自身的发展相结合,这也是摆在每家上市公司与荣正面前的关键问题!

文/研究创新部 张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