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创投分享组

限制网贷规模政策影响:大幅增加行业风险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最近,,行业被‘规模在线贷款行业控制’的新闻屏幕,安静如寒。政策的核心要求有三点:一是锁定平衡上限,保证企业规模不再增长;二是严格控制新业务,确保新业务完全合规;三、解决违规库存,确保违规业务得到及时纠正。

  一、政策层层传达,逐级加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这源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落实清理整顿下一阶段工作要求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84号文)。早在8月初,有些平台已接到口头通知。通知精神自上而下推行,全国一盘棋。

 

  业务规模不增长,就是卡平台脖子,要平台的命。

  若一刀切限制所有平台的规模增长,似乎不合情理。《通知》有具体的限定范围,原文如下:

  “二、扎实做好重点对象的分类处置。抓紧完成重点对象现场检查、出具整改意见、制定整改计划等工作。具体来说,对整改类机构提交的整改计划,要履行批准程序,确保符合要求,一是明确业务规模不能增长、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不再新增不合规业务,二是整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超过1年的需经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同意。”

  可见,限制规模增长,应该是针对整改类机构。而上海、大连的通知没有加以区分,所有平台一刀切。

  对于“业务规模”,具体指标是借贷余额还是总成交量,《通知》没有规定,而地方上已经明确为借贷余额(已经借出去,没有还款的钱)。借贷余额不增长意味着什么?平台借款人还款多少钱,平台才能新发多少钱的新标。

  政策层层传达过程中,地方细则出现差异,有层层加码之势。

  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所谓零增长(不得新增不合规业务)、清零(从业机构存量不合规业务要逐步压降至零)这一说法是一年前开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以来,第一次明确提出。之前,行业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也未全面执行。

  如今,,较之前要求也更加严厉。

,可能有这几点原因:

  1、

  据财新网6月初报道,原定于今年3月底完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将自今年6月30日起延期一年。此消息后经相关媒体证实,央行也于近日联合十七部委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在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非银行支付等领域,全国范围内的专项整治工作将持续到2018年6月底。

  这里可以看出行业整改进度不及预期,,被迫延期。从业机构也不乏浑水摸鱼者,准备混到整改大限再说。

,。

  2、

、整治工作开展近一年,上报数据、上门检查、限期整改、约谈、禁止,金融风险整治大背景下,,行业规模还在不断快速增长,这是好事。但是平台数量没有明显降低,各种违约跑路事件仍然不断爆发,金交所通道等打政策擦边球、,禁无可禁,令人担忧。

  如果前一个阶段的互金整治效果不佳,政策层面就会去分析总结、查找原因,??

  于是再度祭出行政手段大旗,从严从重,直接抓住行业命门。

  3、,政策执行层层加码

  7月14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得到了领导核心异乎寻常的重视,传达出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的指示。因此互金整治也从放风险角度出发,从重从严。各地方为体现防范风险的态度,政策执行层层加码。

  三、限制借贷余额政策影响:增大行业风险

  1、平台没有营收,或现退出清盘潮,损害投资人利益

  借贷余额不增长意味着什么?平台借款人还款多少,平台才能新发多少标。一个合规的、定位信息中介的平台,收入只能依靠新增借款带来的手续费收入。这是一个高度依赖规模增长的行业,融资、盈利甚至业务发展的持续性,无一例外都高度倚赖于规模。业务总体规模不能增长也就意味着,如果存量不消化,就不能开展新业务,那这个商业模式的根基也随之动摇。

  又要平台合规做信息中介,又不让平台增加借贷余额,就是逼平台走绝路!走向灭亡!

  一旦出现平台退出、清盘潮,投资者利益必然受损。这一切,如何收场?

  2、平台丧失流动性,增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网贷平台一大风险。许多平台清盘跑路,是流动性风险爆发所致,或是遭遇集中提现,新进资金不足,转让标无人承接,或是坏账集中爆发,按比例新增的风险备付金覆盖不了。

  如果借贷余额不能增长,就意味着不能有新增的投资资金,真实风险就会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庞氏业务和风险极高的业务就会因此而崩溃。

  没有新增资金流入风险备付金账户,平台流动性管理就会遭受极大挑战,遇到较大额逾期无法垫付。

  金融机构的价值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只看它的税后利润,也不能只看它的账面价值,同时还要看它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风险系数。而其实账面资产的价值直接相关的就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充足的时候,价值上升,流动性不足的时候,价值就会大幅下跌。所以,那么带来的社会性问题将会非常严重。

  3、投资人信心崩溃,出现挤兑潮

  有本书叫谣言害死熊。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信心能决定金融行业潮起潮落。当年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在48小时内迅速崩盘,不是因为它真的会崩盘,而仅仅是因为人们怀疑它可能要崩盘。这正是这件事最可怕的地方。

  网贷行业是一个信心非常脆弱的行业,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投资者骚动。金融风险整治大背景下,,容易让投资者误以为网贷平台都是不好的,欲让其自生自灭。极易导致信心崩盘,引起挤兑潮。

  4、政策不分好坏一刀切,驱使好公司退出

  全国整治办的《通知》限制规模增长,应该是针对整改类机构。而上海、大连的通知没有加以区分,所有平台一刀切,这对好公司不公平。原本已经快要步入正轨的网贷行业,突然让好公司急刹车,驱使好公司退出。这对行业形象、资本吸引力都是个巨大的打击。

  总之,金融业是一个流动性主导的行业,再好的金融机构一旦失去了流动性,那么最终也就是变得毫无意义。当前对网贷进行整顿,必须慎之又慎,因为规模已经破万亿,这个时候如果简单直接一刀切,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可能釜底抽薪。

  当行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个人感觉带来的危害会很大,,只是手段而已。,,带来的问题是市场不是更好了,而是更坏了。

  例如,2015年的股票去杠杆,强制性要求在两个月内完成,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大面积的出问题。跟爬山一样,人家很不容易,辛辛苦苦地爬上了五千米的山,结果要求他立即下去,怎么办呢?只能跳崖了,还能怎么办呢?

  四、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平台仍有“操作”空间。

  1、

,,可能驱使北上深平台变更注册地,。,是非常糟糕的情况。

  2、打擦边球,

。少数银行正在向P2P领域发力,如江西银行直销银行“金e融”APP拳头产品实为类P2P产品,。平台可与银行合作,输出资产。

  3、收购小平台做马甲

  如限制借贷余额措施切实执行,不少规模较小的平台恐怕要破罐破摔,或清盘或退出了。但是他们还有价值,当借贷余额清理的差不多的时候,是不错的壳资源。想继续做大业务的平台可收购壳平台,把资产放上去,投资者在原平台点击链接跳转过去购买,。

又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始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