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创投分享组

上市公司如何经营市值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知财晓税

财经、财税、财务,一键知晓!

 




,提出了“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引起资本市场市值管理的热潮。然而,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打着市值管理的幌子,行套利之实的投资者,对此证监会在2017年进行了整治。市场上有形形色色的市值管理理论,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的定位

市值管理的主体是上市公司,是股东受托行为,并非控股股东及经营层的财富管理;市值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在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取得平衡,并非等同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市值管理是长期性经营,做大蛋糕,不是市场投机、玩零和游戏,更不是“割韭菜褥羊毛”。

市值管理是股东层面的大事,上市公司要有长期策略,平衡各方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要有大格局,控股股东利益可以优先,但一定要兼顾其他投资者的利益,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市值管理是股东委托上市公司董事会进行股权管理、价值管理,必须由董事长亲自抓,董事长一定会承受控股股东施加的压力,但不能听由私募、投行、庄家摆布或配合其演戏。市场上盛行的讲故事、编题材、造概念、蹭热点的伎俩,并不是市值管理的“正道”。

业绩创造是土壤,市值管理是结出的花朵。业绩创造是上市公司层面的内部事务,而市值管理是外部资本市场的主动行为,两者各有侧重,不可混同。市值管理是长期行为,要取信于资本市场,不苟得于一时之利。


当前资本市场的特点

国家一直鼓励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近些年效果开始显现。伴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投资者的渐趋理性,资本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市场分层明显。强者更强,具有很强的虹吸效应;弱者更弱,会出现仙股;烂壳急剧贬值,早跑者套利,晚跑者套牢。

金融衍生工具与产业资本大举介入,市值管理不稳定性增加。从正面进入股市的金融基础产品不多,倒是从偏门进入的金融衍生工具争相涌入,金融衍生工具使用过度,金融资本层层嵌套,股市风险集聚,同时产业资本鱼贯而入,形成多方博弈的复杂局面。

伴随着高增长成为过去时,投资者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机构投资者从过去的追求收入、利润的快速增长转变为对自由现金流、资本回报率、贴现率的偏爱。

资金是水,业绩是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舟可为木船、游轮,也可为航母,但是水需要看源头,只有政府实行货币宽松政策,机构资本金充实,家庭及个人债务水平适度,上市公司业绩创造满足预期,市值管理才能最大化。


影响市值的主要因素

一是资本周期与行业周期。周期即势能,在熊市、行业低谷期,纵使卓越的上市公司也是无能为力的。相反,在牛市和行业爆发式增长期,纵使平庸的上市公司,亦能获得高溢价。

二是大股东的担当。大股东要有恒业的准备,承诺5年不跑路、定增或重大资产重组3年锁定期,股价低迷要增持;大股东要有足够的实力,要巩固控股股东的地位;大股东要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做好上市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

三是公司业绩。业绩与市值管理是土壤与花朵的关系,在肥沃的土壤上才能盛开出美丽的花朵。市值长期性增长,必须依赖于良好的业绩。

四是因盘子大小不同,市值管理的利弊不同。小盘子,股价易波动,大股东控股地位容易受挑战,业绩容易翻脸,是散户、PE的最爱;大盘子,行业地位牢固,股价被操控难度大,对重分红的长期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五是信心、定力、质地。股市极为敏感,极易“伤风感冒”。身体强壮的股票抗跌能力强;身体羸弱的股票,一经打击,便卧床不起;更有甚者,一些股票患上神经衰弱症,患得患失。好质地的上市公司,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

六是政策因素。有人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笔者不敢苟同,“政策风”短期来看并不总是有效,长期来看效果有限,且破坏了资本市场自我修复机能。市值管理不一定要跟着政策走,但不可逆政策而行。2015年股市熔断机制之后暴跌,监管部门逼迫做空机构回吐利润、资金,在此期间解禁抛售的控股股东及利益一致行动人回购股票,这是近几年出现的极端例子。


如何进行市值管理

研究价量变化,是股民必备课。但是作为市值管理者,要具有大局观,着眼于势、能、量,进而判断市值的趋势、速度和水平。

其一,在保持市场活性的前提下,有效引导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适时调整股东结构。

首先是优化存量。引入基石投资者,如证金、汇金、社保基金、大险资等国家队,这些机构不以短期获利为主,有很强的号召力。在不同时期,定期审查投资者名单,对基石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券商、私募、游资等种类及持股比重实时引导调整。对各类投资者,不仅看出身,还要定判断标准:持仓期、投资组合集中度、调研时间长短、参与决策的专业人员数量、平均交易量以及最看中哪些财务和运营数据。现在的基金经理最多只看18个月左右,3年就是长线,这与当下的风险考量、内部考核有关。核心材料供应商、关键客户、销售平台或渠道商、掌握国际尖端技术的实验室都是公司理想的战略投资者,这些投资者能弥补公司短板,加速公司发展。

其次是调变量、扩增量。上市公司可运作的手段非常多,如增发、配股、增减持、红利政策、股权激励、并购重组、可转债及其它金融创新工具。

其二,主动管理好预期。股价受宏观经济走势、行业周期、熊牛市、企业发展阶段、业绩、技术面、投资者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顺境中借势,逆境中扛压,平境中蛰伏(积蓄)。此外,运用预期可以对冲风险,使其提前释放或延迟到来(譬如惯用的停复牌)。

其三,量化管理,预测股价大势。导致单边上涨、单边下跌、巨幅震荡、长期横盘的背后必然有其动因,必须设计一些能揭示个股股价重大波动规律的指标,如景气度、通货膨胀、基本面、公司特性、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等,不断监测并修正,日积月累就能形成一套科学的量化预测指标。

其四,塑造企业声誉与品牌。主动积极参加含金量高的国际、国内评比,做好危机公关。

其五,犹如个体的人,股票有独特个性,不会是千股一面,不同股性吸引不同投资者。对不同的股票,市值管理原则是相同的,但策略、方法不尽然相同。


市值管理的量化决策

市值管理风险与收益并存,对估值的预判,是最艰难的事,影响上市公司后续资本市场运作效果,管理全球最大基金的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采用的投资决策方法简单易行,在瑞·达利欧两步法基础上,笔者增加了第三步。

首先,预估发生的可能性。首先评估方案成功、失败的可能性,很多上市公司往往止步于此。

其次,测算预期收益。任何决策,都有一定的赌博成分。预期收益=押对奖励×押对概率-押错惩罚×押错概率,只要有损失承担能力。有时押错概率很大,但是押错成本小,而押对概率虽然小,但奖励很高,就值得押。不管押对的概率已经有多大,提高押对概率始终有价值;知道什么时候不去押注和知道什么值得押注同样重要;最好的选择是好处多于坏处的选择,不是毫无坏处的选择。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有些控股股东为了进行所谓的市值管理,幕后联合操纵上市公司股价,在超过损失承担能力的情况下,杠杆加倍,随着去杆杠行动展开,资管或信托合同到期后不能续期,结果股价跌跌不休,被强行平仓,损失惨重,控股地位不保。

最后,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估,比较机会成本,择优使用。


市值管理启迪

资本市场具有周期性,牛短熊长,题材热点不断变幻,机会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顺势而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熊市布局,牛市收获。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不断研究历史,研究同行,研究规律。市值管理要因时相机而做,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要采取不同策略。

股市脆弱,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反映在股价上。所有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更大,正在发生的事情似乎很大,回头看则不然。应该跳出局部看全局,有时可以过一段时间再做决定。投资者都是各种不同角色的混杂,买卖行为都有特殊的理由,如何减少波动、提升投资者质量是市值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高信息披露的质、增加信息披露的量,消除投资者的恐惧。当前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存在三大问题:应披露而不披露,隐瞒真相或披露失去时效性;披露不详细,轻描淡写或犹抱琵琶半遮面;虚假披露,有意误导,混淆视听。投资者对风险有恐惧感,风险就是不确定性,上市公司保持开放、透明的态度,让投资者消除恐惧、疑惑。

股市重未来,市值管理不仅要管理现时价值,更要释放未来价值潜力,不可过度透支未来。市值管理者不是会算命的神仙,不要只盯着价格指数,更要重视价值衡量与风险控制手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市值纵横事,得失寸心知。


来源:新理财(公司理财)2018二三月合刊

作者:周徽、黄韬供职于中国银行总行贸易金融部


最近小编开放了自己的微信私号,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cfo920),沟通交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