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创投分享组

用互联网思维做建筑,每天都是315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又到一年3.15,这个日子对所有人都不陌生,因为它关注的问题涉及到所有人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等等。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揪出一大批各行业各领域里的丑恶内幕,假冒伪劣,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无不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政府每年都在出重拳整治,民众都在全力打假,可是,假货依然泛滥,内幕愈加丑恶。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现象层出不穷,杜而不绝,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利益的驱使,商家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缺乏受众的监督,供求双方处在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导致了各类问题的滋生。


仅拿建筑业来说,一旦出现房屋质量问题,往往就是数以千万计的经济损失,涉事的各级人员都要受到牵连,以致身败名裂,追悔莫及。


  2003年6月,西北某省会城市市政府投资2.796亿元建设新行政中心,未料在其主楼建设到第9层时,发现框架柱、剪力墙混凝土强度远远低于设计标准而被迫停工、加固,造成二级重大质量事故;西配楼施工至3层时,发现竟与东配楼高低相差近1米,而被迫整体拆除重建,造成三级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原因是:建设、监理和施工三方沟通不畅,。


2005年6月6日河北省某正在建设中的二层楼房突然发生坍塌,里面7名工人还没等反应过来,就全部被砸在废墟里。经过各方努力抢救,7名工人被挖了出来,但其中一人因伤势过重不幸身亡,另有3人重伤。事故原因是施工方严重偷工减料,造了一座“豆腐渣”工程。


1990年获得特别奖的中国体育博物馆实际是彻头彻脚的豆腐渣工程,在使用仅15年后就成了危房。造价1.4亿元的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楼刚刚摘取“鲁班奖”桂冠,就出现了墙面开裂及大面积渗水现象。“鲁班奖”自有一套严格细致得近乎苛刻的验收审核程序,为何仍不时有劣质工程能够浑水摸鱼捞到大奖?这种怪异现象背后揭出的工程质量管理混乱、评估、评奖失准,叫人万分吃惊。


分析起来,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技术原因


引发质量事故是由于在项目勘察、设计、施工中技术上的失误。例如,地质勘察过于疏略,对水文地质情况判断错误,致使地基基础设计采用不正确的方案或结构设计方案不正确,计算失误,构造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施工管理及实际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差,采用了不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施工工艺等。这些技术上的失误是造成质量事故的常见原因。


二、管理原因


引发的质量事故是由于管理上的不完善或失误。例如,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不力,施工管理混乱,不遵守相关规范,违章作业,检验制度不严密,质量控制不严格,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不善而失准,以及材料质量检验不严等原因引起质量事故。


三、经济原因


引发的质量事故是由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及经济上的原因,滋长了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而导致出现质量事故。例如,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无立项、无报建、无开工许可、无招投标、无资质、无监理、无验收的“七无”工程,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屡见不鲜,几乎所有的重大施工质量事故都能从这个方面找到原因;某些施工企业盲目追求利润而不顾工程质量,在投标报价中随意压低标价,中标后则依靠违法的手段或修改方案追加工程款,甚至偷工减料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四、人为事故


造成质量事故是由于人为的设备事故、安全事故,导致连带发生质量事故,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质量事故。


破解之道

在这些事故原因中,最重要的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界内人士认可,那就是我们过去对建筑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的建筑行业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冲击,业内纷纷运用互联网工具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质量安全事故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在互联网+建设行业的实践中,崛起了一批出色的互联网平台及管理工具,和各种建筑产业网,致力于打造集工程项目、建材供需、名人优企、人才输送、行业信息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的全产业信息集群的建设产业门户导航,将为用户提供最具权威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工具。


有了互联网工具的运用,建设行业各环节将会越来越透明,学步化解传统建筑行业存在的痛点问题,上述引发质量事故的原因都将逐步被消灭。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在建筑行业不再有事故发生,天天都是3.15。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