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创投分享组

二代继承反面样本:接班11年,企业破产,百亿身家归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欠债近10亿,多处房产遭拍卖,名下无可执行财产,限制出境……近日,一连串爆炸性新闻,使得消失许久的昔日山西首富,海鑫钢铁第二代掌门李兆会重回公众视线。



除了被限制出境,。对于李兆会和曾经的海鑫钢铁,:海鑫钢铁曾是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作为二代接班人的李兆会执掌海鑫期间,身家最高时超过125亿元,企业规模和个人财富远超父辈。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让海鑫钢铁从鼎盛到破产、易主,李兆会家族的巨量财富也随之“蒸发”?



“少帅”接班11年后,企业破产


在中国的“富二代”中,李兆会是接班最早的。


2003年,海鑫钢铁创始人李海仓遭枪杀身亡,生前未留下任何遗嘱。当时正在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进修的李兆会被迫中断学业赶回老家,在爷爷李春元的力主下,年仅22岁的李兆会成为海鑫钢铁新任掌门,肩负起继续管理和经营这家山西钢企龙头的重任。 



在五叔李天虎和六叔李文杰等家族智囊的辅助下,李兆会接班后完成了一系列高炉投资和改造等动作,两年时间把海鑫钢铁的产能提升90万吨。加上当时的钢铁行业形势红火,海鑫钢铁发展得顺风顺水,企业产值由李海仓在世时的40多亿上升到70多亿,员工近8000人,成为纳税最多的民营企业。


除了企业业绩,一路走高的还有李兆会的个人财富。2004年,李兆会在福布斯富豪榜以27亿元的身家排名25--2002年,其父李海仓则是以16亿元排名27。


进入2005年,随着钢材价格大幅快速下降,全国钢铁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海鑫钢铁的发展势头也开始变缓。出人意料的是,李兆会不仅逆势扩大生产规模,还在公司收入下降的同时提高了员工的福利和薪酬水平。


2006年,为了继续扩张产能,李兆会决定投资60亿兴建产业园区,其中包括高端板材厂。但由于资金紧张,项目半途而废,前期投资的10亿元也打了水漂,成为名副其实的“烧钱”。


2008年,受全球经融危机影响,尚未从前一波颓势中恢复元气的中国钢铁行业再次进入低迷期,资金链本就紧张的海鑫钢铁也一度停产半年之久。尽管国家启动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有如给崩溃边缘的钢铁业打了一针鸡血,但由于长期存在的严重产能过剩和效率低下等问题,钢铁行业还是在随后几年缓步滑进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大环境下,海鑫钢铁再难复昔日辉煌,不得不举债度日。2014年3月,海鑫钢铁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停产,8个月后进入破产重组阶段。彼时,海鑫钢铁的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超过104亿,而整个集团的账面资产为100.68亿元,负债率超过100%。



2015年9月,这则全国最大的民企企业破产案终于尘埃落定:河北建龙集团出面接盘,在支付了37.28亿元的偿债资金后,将海鑫钢铁更名为山西建龙。海鑫钢铁,这家本有希望冲击国内最大民营钢企地位的昔日明星,就此挥别江湖,黯然落幕。


家族内斗下的权力大洗牌


除了行业红利的消失和决策失误等原因,海鑫钢铁的破产也与李家内斗有很大关联。


李海仓遇害后,集团内部接班呼声最高的是其五弟李天虎。作为最受李海仓赏识的家族成员,李天虎被李海仓放在一线培养多年,不仅熟悉钢铁行业,在海鑫的运营和管理方面也有着成熟而丰富的经验,被员工和当地人认为是最像李海仓的人。


另一个接班人选是海鑫集团副董事长辛存海。辛存海是海鑫的创业三元老之一,由于年龄比李海仓大,加上行事柔和沉稳,深受李海仓敬重。当地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形容二人的关系:海鑫离不了辛存海,就像离不了李海仓一样。


但家族“大家长”李春元坚持认为,应该由李海仓唯一的儿子李兆会接班,并力排众议扶李兆会上位。李兆会执掌海鑫后,重用了与他都是海归派的六叔李文杰,令其担任集团总裁。李兆会在澳大利亚求学时,李文杰也曾无微不至的照顾过他。由于两人学习的都是基于西方理论基础的管理和营销专业,叔侄二人在经营理念上更为一致。


李天虎和辛存海是土生土长的经验派,在辅佐李兆会的过程中,与饱受洋风熏陶的李兆会频频发生摩擦。不久后,李天虎被调到海鑫集团旗下的海鑫水泥厂,其集团总经理的职务改由李兆会兼任。而副董事长辛存海则被李兆会调往太原海鑫办事处,极少回集团。


颇为反转的是,李天虎被“下放”到海鑫水泥厂后,剥离了水泥厂与母公司的附属关系,把水泥厂打造成为年产值过亿元的“黑马”。海鑫钢铁陷入困局后,李春元主张家族主要成员各拿出一亿元做内部融资支持,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李天虎,李家的内部矛盾彻底公开化。



遗憾的是,“六叔”也未能陪伴李兆会走到最后。2012年,李文杰不再担任总裁,离开集团。至此,李兆会完成了权力大洗牌,但也导致管理层出现真空,此时的海鑫早已不复往日辉煌,离破产仅一步之遥。


无心主业VS转移资产疑云


海鑫钢铁的破产其实早有迹可循。


早在2003年接班时,李兆会曾表态称,公司是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自己手里。但有多家媒体爆料称,李兆会私下里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并不喜欢钢铁行业,认为父亲留下的海鑫钢铁是负担。


进入2004年,李兆会无心主业的迹象日益明显。他开始转战资本市场:2004年11月,凭借李海仓遗留的资源红利,海鑫钢铁旗下海鑫实业以6亿拿下民生银行1.6亿股,震惊各方。2007年上半年,李兆会抛售民生银行后套现10亿,身家飙升至85亿。也就是说,李兆会接班三年后,个人财富暴涨314%。


半年后,尝到甜头的李兆会进一步投资兴业证券、山西证券、光大银行等,收益超过40亿,并以125亿元身家成为山西最年轻的首富。


随后,停不下来的李兆会又出手中国铝业、益民商业、兴业银行、鲁能泰山等上市公司,投资触角涉及能源、金融、地产、儿童教育等诸多产业,但收获大不如从前。上述投资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是快进快出,显示出李兆会并不买账长期投资理念的浮躁心态;其二,李兆会在资本市场进行操作的主体是海鑫钢铁和海鑫实业,而这两者恰恰是李兆会个人和家族的主要财富,其中,李家对海鑫钢铁的控股达到99.3%。


将精力全部放在投资上的李兆会多数时间停留在北京和上海,这里是离资本最近的地方,但也是离父辈留下的工厂和客户最远的地方。海鑫钢铁资金链极度紧绷之时,并未得到李兆会以个人财富输血拯救,当被问及原因,李兆会称是投资失败、财富大幅缩水所致。


吊诡的是,一边是海鑫钢铁过百亿的负债,另一边是李兆会之妹李兆霞名下的海博鑫惠资产上升至近百亿元。不久后,澎湃新闻曝光海鑫集团涉嫌造假账、偷逃税款以及向关联公司输送利益转移资产,并援引债权人的话指出,海鑫钢铁的破产“不排除故意转移资产的嫌疑”。



随着海鑫钢铁破产案的收锣罢鼓,对李兆会“转移资产保护财富”的质疑渐渐成为再无下文的旧事,但毋庸置疑的是,对于海鑫钢铁后来的节节溃败,无心经营的李兆会难辞其咎。 


故事远未结束。由于众多债权人的起诉,李兆会涉及的诉讼超过百起,所面临的债务纠纷金额近10亿元。目前,李兆会旗下的五家主要公司均已注销或停转,其个人房产均遭查封或拍卖,,李兆会名下已无可供执行财产,并对其采取了限制出境措施。


4招!避开财富传承雷区


李兆会与海鑫钢铁可谓中国式继承失败的典型“样本”,其中涵盖了家族企业继承和财富传承亟待避开的诸多雷区。


首先是创始人缺乏传承规划。李海仓遇害时年仅48岁,正当英年的他刚为海鑫钢铁未来的发展画出蓝图:6-7年内投资500亿,将海鑫建设为全球成本最低、设备最先进、年产能1500万、规模最合理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力争进入全球钢企十强行列。


然而李海仓并没有为传承指出方向,这也导致了其意外身亡后,并无实战经验的李兆会凭借父亲生前90%的绝对控股匆忙间接任。风起于青萍之末。压垮海鑫的不是钢铁行业的寒冬,而是掌门无心管理和家族内斗使得海鑫成为无辜的弃儿,最终自生自灭。


有业内人士表示,海鑫钢铁的破产令人扼腕。从企业利益最大化角度看,如果当初让能力不至逊色李海仓太多,同时也是最了解海鑫和中国商业环境的李天虎或辛存海接班,李海仓为海鑫描绘的宏大蓝图,或许能得以部分实现。


第二个雷区是我们此前曾撰文讨论过的将家族财富与企业经营混为一谈(点击链接阅读文章)李兆会醉心于资本市场时,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公司进行操作,而是将投资主体之一绑定海鑫钢铁。这种单一的投资主体使得企业成为掌门人的“一言堂”,也容易将企业的股权、债权、盈亏等与家族资产混成一锅粥,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家族财富势必“躺枪”,可谓得不偿失。


第三个雷区:企业家在选择接班人时,到底是看血缘还是看能力?如果二代不具备领导者素质,但创始人过于注重子承父业,极可能令二代接班后难以续写家族荣光;如果交给“外姓人”,又担心家族成员权力被架空,甚至导致企业易主。一旦选择失误,全盘皆输。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时间轴拉长,把视线扩展到全球,就会找到答案:


1

如果一个家族有着完整且被全体成员坚守的信仰、责任感和道德规范,在长期的家族文化熏陶、深谙经商之道和强烈的家族荣誉感的护持下,由子孙们继续经营企业,守护家族资产,无疑是个令人放心的选择。远到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传承到第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164岁的摩根家族,近至李锦记、何鸿燊、郑裕彤家族,以及国内万向、碧桂园、娃哈哈、新希望等家族企业的传承,都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2

如果家族企业有着成熟的股权架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当有更为出色的“外姓人”可以带领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让贤”不啻为一个大度而安全的选择。福特家族、欧莱雅家族和国内美的家族就打破了子承父业的传统,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管理,而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3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以中国家族居多,那就是更注重名节和文化传承的家族。这类家族通常是人才辈出,但不会“扎堆”在商界,八代中无“败家子”的曾国藩家族,富过15代的苏州贝氏家族,出过钱玄同、、。相较于前面两种类型,这类家族的核心资产绝不仅仅是物质财富,世代奉守的祖训才是最珍贵的遗产和家族DNA。


4

善于借助家族信托,对实现家族财富的保护、管理和分配,以及家族精神的有效传承,将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比尔·盖茨家族、李嘉诚家族、新鸿基郭氏家族、牛根生家族、潘石屹家族等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家族信托这一法宝,实现了财产安全隔离、财富灵活传承、合法避税、信息保密等多方面需求。


创业难,守业更难。海鑫和李兆会的故事,值得中国所有家族企业创始人深思。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财富管理的“三个阶段”您知道吗?
财富传承的功能您知道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预约专属理财师,您会知道更多。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