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创投分享组

中国缺失原油定价权的成本代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WTI和布伦特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易量。原油定价权的权威、影响力最广泛的原油期货合约,全球至少有85%的石油价格以此为基准,再加之原油绑定美元的因素作用,完全可以通过操纵美元币值的涨跌间接控制全球98%的原油期货交易。这也就是说,随时可以通过美元对石油这一全球最基础的大宗商品进行遥感,最终双双一同砸向所要制裁的国家身上,这显然是最不愿意放弃的统治世界的美元霸权。

据统计,2017年表观石油消费量达到6.1亿吨,年净石油进口量达4.2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8%,达到近70%。暴露在“石油美元”下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简言之,只要感兴趣,他就可以在任何时候推动美元贬值,或者像他在金融危机期间那样,鼓励市场投机力量推高油价。这导致了进口成本的急剧上升,其致命性比最近对的600亿美元更加隐蔽和残酷。更重要的是,在过去15年中,石油绝对进口增加了50倍,对外国的依赖增加了10多倍。虽然我国三大产业已明显升级,但经济结构仍以制造业为主,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未来对传统石化能源的需求仍将更加严格。

当然,我们可以作一种假设,政府不会武断地照搬“石油美元”棒,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原油定价权的丧失是有目共睹的。分析发现,由于进口的大部分是中硫原油,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期货所反映的价格目标是轻质低硫原油。由于石油质量的差异,后者的价格高于前者。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项例行行动,进口原油的价格基本上与轻质低硫原油的价格有关,因此存在所谓的进口“溢价”。由于这样的“溢价”每年要花费数十亿美元,而且由于原油价格的溢价,这将导致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溢价。值得注意的是,的石油产业链和消费体系仍然庞大,价值超过6.5万亿元,原油进口的大部分溢价成本(部分由国家补贴消化)将转移给下游产品和消费者,从而推高了国民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

特别需要强调,已经是的的最大来源国,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发行美元,用廉价商品换取美元,最终来进口原油与芯片等重要产品。目前,来自政府的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而且将打击矛头主要对准,企业对出口的贸易环境日渐恶化。但问题是,如果不对美出口更多的商品,就换回不了美元,而美元储备的不足,就会制约原油的进口,因此,石油美元实际已经与中美贸易关系紧紧地捆在了一起。在失去对原油定价权的前提下,维系石油的高价进口,意味着我国必须对美增加更多的出口,对美还会继续扩大,两国的贸易摩擦也就不可避免甚至出现升级。(文/墨白)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