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创投分享组

【干货】如何做好个人投资管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资产配置在个人层面是指投资者根据自己的财富状况,投资目标,投资计划,投资期限,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等,把资金分配于不同资产类别,比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现金等。通过这种资产组合来获取理想的投资回报,并将风险降至最低。简单地说,资产配置的目标是通过选择不同的资产类别,决定不同资产类别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来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下面做几点说明:1)我下面要介绍的投资组合中每一种资产类别都以相关的ETF为代表。2)所选用的ETF仅为范例,不见得是该类别中的最佳选择。3)最终的投资组合是所有可能组合中的一种,只具有参考价值。4)以美元为基准货币。


在我们的投资理念中,个人资产被分为两大类:核心资产(core asset)与另类资产(alternative asset)。核心资产相当于必修课(must have),每个人都会且应该拥有。另类资产相当于选修课(nice to have)不是每个人的投资组合中都有这一项配置。核心资产又进一步划分为风险资产(risk asset)和避险资产(haven asset)。另类资产则包括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和非金融资产(non-financial asset)。



我们今天会分别讲述每一类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意义与效用。


首先来看看核心资产中的风险资产。风险资产在我们的模型投资组合中主要是股票指数基金,一般包括大盘股(large cap),中盘股(mid cap),小盘股(small cap)以及国际股(international equity)。


既然有风险,为什么我们还要投资股票市场?很多经历过00-02和07-08熊市的人至今仍谈股色变,不敢再染指股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只有投资股市才能使你的资产增速远高于通货膨胀率,达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的。把钱全部放在银行或国债里,貌似安全,但如果回报不能抵过通货膨胀,从实质讲,这也是一种损失。




另外,如果你采用买入并持有(buy & hold)的策略,而不是频繁交易,也可以极大降低投资股票的风险性。图三表明每十年交易一次与每六个月交易一次相比较,回报差不多,但是波动幅度(风险)降低很多。




大盘股一般指的是市值在百亿美金(10 billion)以上的上市公司股票。这类公司一般来讲经营历史长,业绩表现稳定,运营效率高,收入和盈利的变化主要受GDP驱动。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正向的,投资大市值股票就是以最小的跟踪误差来体现整体经济和市场的上升。投资大盘股的其它好处包括流动性强,相关研究分析报告多,估值比较合理,股息分红较高。


中盘股一般定义为市值在20亿和100亿美金(2-10 billion)之间的上市公司股票。这类公司跟大盘股相比有更强劲的增长潜力,跟小盘股相比拥有更加成熟的管理团队,更稳健的经营历史。股票的流动性也比小盘股好许多。中市值公司处于由创新型企业到高效运营企业的转变阶段。一方面,它们仍然受益于目前以及过去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创新,另一方面,扩大了的生产规模允许它们不断改善经营效率,更好地了解市场及客户需求,从而增加盈利,提高企业价值。


小盘股的市值大约在2.5亿和20亿美金(250million-2billion)之间。投资这类公司看中的是它的创新能力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增长潜力。小市值公司成长的动力来源于对产品,服务,或者市场本身的创新,这可以是发明一种新产品,提供一项前所未有的服务,或者为已有的产品,服务找到一个全新的市场。由于投资人对这类公司成长潜力抱有较高希望,小市值公司的估值也比同行业的大,中企业要高。


当美元因为美国经济增长相对强劲而升值时,有些大盘股公司由于其收入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可口可乐,宝洁,麦当劳……),其海外盈利在折合回美元时会受到汇率变化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它们股票的表现会逊于那些营业收入主要或者全部来自于美国本土的公司。


国际股票又包括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两类。投资国际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但是,近年来的数据显示随着宏观经济全球化,全球股市也趋于同步化,这种现象在经济低迷或衰退,股价大幅下跌时尤为明显。


除了以上这些股指基金外,有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状况以及个人喜好增加一些行业指数基金。比如说,当利率很低时,公共事业板块由于其股息比较高,往往表现优异。而当利率上升时,银行板块由于存贷款息差随之上升,业绩预期改进,整个板块的回报也会因此受益。


下面谈谈避险资产。根据我们的定义,避险资产指的是与股票市场(特别是当股市大跌的时候)负相关或者零相关的资产。投资组合中加入这类资产的目的是降低投资回报的波动性,也就是风险。比较有代表性的避险资产包括美国政府债券,美元,黄金和日元。


美国政府债券和美元被划分为避险资产估计大家不会有异议。黄金成为避险资产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当人们对经济缺乏信心,对投资产生的风险抱持畏惧态度时,往往会把钱从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类别转移到政府债券或者黄金等安全港湾(safe harbor)。除了避险,黄金还被视为保值投资工具,在高通胀的环境里(或者有高通胀预期时)十分受欢迎。


接下来跟大家探讨一下为什么日元往往跟美股负相关。这里需要引进一个概念-套息交易(carry trade)。日本经济自从80年代末泡沫破灭,股市崩盘后,始终没有真正复苏。日本政府债券的收益率非常低,使得日元变成一种融资货币(funding currency)。许多机构投资者可以以接近于零的成本借到日元。这些机构把借到的日元卖出,买进美元,然后投资美国股票。当美国股市大跌时,他们卖掉美股,买回日元,从而导致日元升值。另外,由于日本国家信用评级和储蓄率高,相当多的投资人认定日元为避险资产。


为什么叫避险资产,而不叫无风险资产?有没有绝对的无风险资产?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无风险(risk free)。如果你的定义是不损失本金,如期收到事先约定的利息,那么美国政府债券可被视为一种无风险资产。但是,如果将通货膨胀,投资的时间跨度等因素考虑在内,投资美国政府债券也是有风险的。简单地说,我们认为没有绝对的无风险资产。





上面两个图形向大家展示了在最近一轮熊市和牛市中,各个资产类别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以及beta系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无论是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其股票表现都是高度相关的。而新兴市场的beta系数更高,说明投资新兴市场的风险更大。


那么,要如何分配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在核心资产中的比例呢?有一种流行的投资组合是60/40,就是60%股票(风险资产),40%债券(避险资产)。还有一种分配方式叫100法则(Rule 100),就是用100减去你的年龄,差值即是风险资产的比例。比如你今年40岁,100减去40,差值为60,所以60%应该放在风险资产里,剩下的放在避险资产里。


这里我必须要强调下,投资与资产管理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没有两个人的财务状况,资产规模,生活方式,更重要的一点,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喜好,能力,对未来的规划等等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投资和资产管理模式。


在讨论另类资产之前,我先简单概述一下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财富状况的三个阶段:财富依赖(financial dependent),财富独立(financial independent)以及财富自由(financial freedom)。实现财富自由显然是我们每个人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在财富依赖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花钱不能太任性,要有节制。当开始有一些额外的储蓄时,就要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个投资规划,严格执行。至于资产分配,由于这是人生的财富积累初始阶段,我们认为应该更激进(aggressive)一些,多放些资产在股票类等风险资产,但是在选择投资标的时要做足功课,不要人云亦云,一旦选定,要采取买入并持有(buy and hold)的策略,不要频繁交易。有人建议用110法则取代100法则。比如你是30岁,那么110-30=80,所以放80%在风险资产,剩余20%在避险资产。


在财富独立阶段,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懒惰。定期根据自己的收入,花销,生活状况等等的改变来评估自己的财富状况,并据此调整投资方案。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避免过于保守或者过于贪婪,在这个阶段尤其重要。在资产配置方面,依然要兼顾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并可以根据个人状况开始涉足另类资产。


在财富自由阶段,并不是说对资产的处置就可以随心所欲了。现实中有不少明星大腕因为不懂得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财富,挥霍过渡,导致最终要申请破产保护。事实上,在这个阶段,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后面还会谈到资产负责管理。


回到另类资产。另类资产的定义是:1)与传统资产类别相关性低,2)能够取得比传统资产类别更高的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risk adjusted return)。由此定义可见,投资另类资产的目的就是在回报相同的情况下,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或者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取得更高回报。当然,如果能把投资另类资产与满足个人爱好相结合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另类资产包括金融和非金融两大类。金融类包括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和对冲基金(HF)。选择这一类投资时最重要的是选择管理团队。在衡量这些基金的历史表现时,不光要看它们的回报,风险,以及其它的相关系数,还要看这些基金的回报与你现有投资组合的相关性,确保能够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非金融类涵盖的范围很广,仅收藏一项就包括常见的艺术品,钱币,邮票,珠宝,古董车等等,和比较另类的老型电脑,,坦克,知识产权,网络域名等。投资非金融类产品的主要风险之一是流动性差。当经济衰退,大家都需要现金时,这类产品可能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无法变现。


那么投资另类资产是否只是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的富人们才能玩儿的游戏?不一定。已经取得财富独立的人,因为拥有一定规模的资产,也可以考虑在财务流动性允许的情况下,分配一部份投资给另类资产。


大家可能注意到在我所介绍的资产类别中没有房地产这一项。投资房地产有多种方式,可以直接买房子,买地,可以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也可以买相关的行业指数基金。




从图七中可以看到REIT和房地产行业指数基金比房屋价格指数波动性更大,我认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房屋价格指数是全国平均数,很多不“平稳”因素被理顺了。二是REIT和ETF的流动性好很多,买进与卖出十分容易。当市场有大变动时,其波动性也被“放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