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创投分享组

在追求投资高收益之前,投资是否安全可靠更值得关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面对财富管理,投资者普遍有一种投资心理—显著地偏好固收类产品。这和股权类产品投资期限长,股票二级市场波动率高,投资者较高的风险厌恶倾向密不可分。然而在当前“资产荒”的背景下,无论是契约型基金,还是资管通道产品,甚至被认为是“刚兑”的信托,在其底层资产中也不乏瑕疵。在追求投资高收益之前,投资是否安全可靠更值得关注!



作为高净值客户,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些坑:


收益诱人型


近些年的投资市场,出现了一种“股权投资散户化”的现象—很多如雷贯耳、家喻户晓的产品及公司,曾经只在股权投资机构市场流通,现如今也越来越受到高净值客户的青睐。为了迎合高净值客户的需求,不少机构都在争取此类股权投资项目的投资额度。


但同时,不得不注意到的是,市场上总有一些机构,随时能推出你梦寐以求的股权类产品,且一次价内或价外收取一般3-5年的管理费,这种费用,几乎都要持平甚至超越固收类产品的年化收益,但是为了诱人的股权投资,仍然有许多客户趋之若鹜。


但是,你在配置这类资产时,是否真正了解其背后的交易结构,是否能确定认购的产品确实能够穿透到顶层的股权份额,是否真正清楚项目结束之后的收益分配结构,或者,项目本身,是否真的存在?这些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交易结构不明型


无论是信托、资管、契约型基金,抑或有限合伙产品,其管理人和发行人均有义务告知投资人融资主体、担保主体、管理人、关联方等关键信息。但市场上仍然不乏项目存在融资主体不明、担保主体系融资主体本身或关联方、管理人和融资主体或担保主体在工商上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或存在利益输送嫌疑等由于非标项目本身的特殊性,。这一类存在潜在或者显著关联关系的投资项目需要格外注意。


资金用途不明型


不同于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的二级市场私募基金,投资于非标项目的信托、资管和契约型基金,是很难追踪资金用途本身的。


尽管大多数产品受到托管,但资金从托管账户划转出之后,流向对于高净值客户将追溯。很多项目会以“补充流动资金”的名义融资,然而,对于注册资本低、实缴资本少,甚至没有、财务数据缺失、资产负债率高、偿债比高(如果你可以看到融资主体的财务报表的话)、股权关系复杂、关联公司众多的融资主体,在关注投资收益之前,建议先思考一下这一笔投资是否安全可靠。


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型



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对于很多高净值客户而言,一般接触甚少——无论是流通股还是限售股,场内质押抑或场外质押,上市公司一般会选择和券商或者银行合作。相对于募集资金,机构资金一般具有成本低、放款快、条件相对灵活的优势,因此,真正优质的股票质押项目流通到“散户”市场,是较为罕见的。很多对于“散户”募集的股票质押,如果是标的为非上市公司,那么其本质事实上是“股权质押”,而不是“股票质押”。


股权质押是一种合法的交易结构,但是其交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股权投资“如出一辙”:投资人无法确定标的资产的估值和升值、贬值的空间,进而无法确定其抵押率和相对安全的融资规模空间同时,对于融资人,由于是非上市公司,通常缺乏公开透明的财务报表,对于其资产负债率高、偿债比等关键指标也无从而知。




无证驾驶型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规定,发行契约型基金,需要具备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检索地址:http://gs.amac.org.cn/amac-infodisc/res/pof/manager/index.html)。,市场上大多数发行的契约型基金,确实是具备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当然,如果作为一款法律形式为“有限合伙”的产品,其普通合伙人(GP)是不强制需要具备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


作为高净值客户,在选择契约型基金产品的时候,仍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该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否有实缴资本—按照基金业协会的规定,实缴资本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5%;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高管是否通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私募基金管理人和融资主体之间在工商关系方面是否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联,是否构成自融。


有一位高净值客户描述的很形象,收益高得离谱的产品,只有在你买的那一刻是开心的,慢慢会越来越提心吊胆;优质标的产品,认购的时候心情并不舒畅,感觉亏得很,剩下每天内心都是安稳的,放心的。投资的安全可靠既需要投资人自己的理智和鉴别能力,更需要一个安全、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为你保驾护航!



猜您喜欢:

1、财富管理,安全和专业一个都不能少!

2、您的家庭资产安全吗?这里有一份家庭保障计划指南!

3、一线城市房价环比负增长、开发商抢地,楼市最新动态解读!




欲知嘉实财富产品详情请致电您的理财顾问,或致电400-021-8850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Beta财富管理,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实际操作建议,与公司立场无关。引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