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50大资产管理公司最新排名(大部分截至2016年3季度):
这些数字什么概念呢?比如排行第一的Blackrock的资产管理规模:
那么,这些上榜的公司都是做什么的?
为什么大部分都没听说过?
为什么没有中国公司呢?中国的金融机构这么有钱,怎么没上榜,是不是打开方式不对?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给大家科普下,什么叫“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的英文是Asset Management
资产管理公司就是Asset Managers 或者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资产管理规模是 Asset under Management(简称AUM)。
所以,投资行业的人经常互相问:“你们AUM多少啊?”, 其实就是问你管了多少资产。严格意义上,这个AUM值应该是管理的资产的总市值。
资产管理公司,大家可以简单地理解,就是
管钱!
管很多钱!
管很多人的钱!
但是金融机构都和钱有点关系,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不也管了很多钱吗?怎么区分呢?
这里我们可以聚焦在这两点:
所以这里我们就要排除掉一些机构了:
银行的典型业务是存贷,银行是不能拿储户的钱去做投资的,储户的钱算是银行的负债。
那么从银行买的理财产品呢?如果银行只是代销产品,那么也不算,因为管理人不是银行。
这里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现在国内有些银行也有资产管理部门了,如果你从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而且这个理财产品的管理人也是银行,那么这部分是可以算作资产管理业务的。
国外的银行一般会把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分得很清楚,比如汇丰银行和汇丰资产管理都是独立开来的,而国内一般都分得比较模糊,为此,我们专门找了工商银行和黑岩的财报(2016年2季度报),并对比了:
Blackrock和工商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
Blackrock和工商银行的总资产
如果把工商银行理财这部分算作工商银行的AUM, 按今日人民币中间价6.93换算,总计 3733亿美元,还入不了榜。而银行的资产中储户存款25064亿美元,是银行的负债,不是AUM。
而黑岩管理资产48900亿美元(2016年2季度),不算入公司资产中。
从这张图我们就可以看出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业务的区别。
国内的财富管理公司/理财机构,比如诺亚,一般主要是代销产品,不是产品管理人,所以也不算资产管理。
但是有一些国际大投行,尤其欧洲的,会把私人财富管理部门的规模算入AUM,比如排行里的瑞银。
当然,国外的私行和国内的财富管理公司差别本身也比较大,比如:
-收费方式:国外的私行是按照受托资产收客户管理费的;而国内的财富管理机构,是向产品发行方(也就是资产管理公司)收取渠道费的。
-提供服务:国外私行提供服务更多,包括投资咨询、财务规划、税收规划等服务。
什么叫托管机构呢?比如你投了某基金产品,基金公司会把你的钱和基金份额托管在托管机构那里,以保证投资人的财产安全。
一般,托管机构不应该算资产管理公司,因为他们不能主动管理这些资产。全球最大的托管银行为道富银行(State Street)。但道富也同时拥有资产管理业务,榜单中排名第4的就是道富资管部分的规模,不包括托管的资产规模。(科普下,不是只有银行才能做托管,而且不仅现金,证券也是可以托管的。)
真正意义的P2P肯定不是资产管理公司,既然是Peer to Peer, 那么P2P公司就只是个中间人,是不应该碰钱的,更别说做投资了。即使有些P2P实际操作手法类似银行,那也是存贷业务,而不是资管业务。如果你投的P2P公司称自己为资产管理公司,呵呵,你要小心了。
资产管理公司一般是对外募集资金进行投资,并收取一些管理费作为盈利模式的。简单来理解,就是,管的是别人的钱。
如果是用自己的资本金来做投资的公司,我们一般会叫做它投资公司/家族办公室等,而不叫资产管理公司。比如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一般不会叫资产管理公司。
又比如中投,总资产规模8000多亿美元(15年年报数据),比榜单里很多机构都大呢。但是由于管理的是国家的钱,不接受其他人投资,,不会把他们算作资产管理公司。
拥有很多钱的这些“大户”,包括社保基金、保险公司、,也是各大资产管理公司都要抢的客户。中投,就有部分资产是配置在榜单里的那些基金公司里的。
这里顺便说一下保险公司,刚才我们提到,储户的钱在银行那里是“负债”,所以银行不能拿储户的钱做投资,保险公司呢?保险公司收到的保费,也要提出一部分作为保险准备金(简单理解,就是准备赔偿给投保人的),所以这部分也是保险公司的“负债”。
然而,关键来了!和银行不一样,保险公司是可以拿一部分准备金去做投资的!而且在国外,保险公司受到的投资限制其实要比在国内小很多。
我们再回来看看榜单里的公司,其实无非这几类:
基金公司。全球资产管理行业里数量占比最大、整体规模最大的就是这类公司。比如榜单里排名前两名的 Blackrock和Vanguard,都是专业基金公司。对机构、个人提供公募基金、ETF等产品。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部门。比如排名第5的安联和排名第13的安盛,分别附属于全球前两大的保险公司,除了管理保险公司的自有资产外,也可以管理第三方的资产,比如安联资产管理,也管理着多只公募基金产品。
投行的资产管理子公司/部门,其实主要业务和基金公司的也差不多,只是针对人群和所提供产品有所区别。比如中国人熟知的瑞银和高盛,产品主要针对的是机构和超高净值客户。
为什么这些资产管理公司这么大呢?
因为在国外,尤其美国,个人和机构理财都是配置金融资产为主。美国人的个人养老金账户401k, 投的就是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的ETF ,公募基金等。
当然,个人的钱还不足以支撑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还有一大块,养老金(pension funds)、 保险资金,以及公司、大学之类的机构资金,也都会投资到这些资产管理公司。
对比下中国,就说你吧,你买公募基金吗?买ETF吗?你的公司买公募基金吗?这些情况就很说明问题了。
所以,中国暂时还没有诞生像黑岩这样的公司,跟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个人理财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并且,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和国际上的资产管理行业差别非常大,比如信托,就是一个典型的一个例子。
中国的泛资管行业,是由如下这5大类组成的,它们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如下(2016年3季度):
中国泛资管行业总资产管理规模
牛交所团队出品
与美国不同,在中国,银行理财才是资管行业里的老大。而公募基金公司这个全球资管行业的老大,只能屈居在信托之后,排名第三。如果加上私募基金的8.57万亿的规模,才能勉强占据老二的位子。
信托公司,是大部分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一种存在。因为在国外,信托是一种法律形式,而在国内,信托公司更倾向于是给房地产等企业融资的一种通道。
说完了大类,我们可以来看榜单了:
特别提示:由于涉及数据来源较多,榜单数据统计日期不一,可能影响真实排名。
中国TOP50资产管理公司排行
银行理财占据了前10大资管公司的7个位置,而且宇宙第一大行(工行)继续稳坐头把交椅。
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国寿资管和平安资管,都是保险系资管。
前文我们说到,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在投资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为此,我们对比了一下:
工行和中国人寿保险的总资产
工行理财和国寿资管业务的AUM
(公平起见,都选取15年4季度数据)
牛交所团队出品
对银行来说,储户的钱是负债,不能做投资,因此不能统计在AUM里,只有银行理财这部分是资管业务。
对保险公司来说,准备金也是负债,但是可以做投资。保险公司一般会成立一个保险资管公司,资管公司除了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还可以管理第三方资金,当然第三方资金占比较小。比如国寿资管管理了第三方资金1060亿,国寿保险的资金2.29万亿。
天弘基金依靠“余额宝”成为榜单中基金公司里排名第一。
不过这里要提示下,华夏基金未在官网披露其AUM, 我们计算了其公募基金+专户理财的AUM(基金业协会数据),没有计算其管理的社保资金/企业年金部分。如果加上管理的社保/年金,华夏基金可能会超越天弘基金。
信托公司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年底公司数据,数据较老,因此信托公司的真实排名可能与榜单存在一定差距,但光是榜单中就可以看出,信托公司是资管里不可小觑的存在。
看完榜单,大家有没有发现,有这么两个名字出现了好几次
-平安
-中信
如果把这两个集团的几个业务都加在一起,会不会逆天呢?哪家更强呢?
根据两个集团资管业务数据(除中信信托以及信诚人寿为2015年4季度数据,其他都为2016年2季度数据):
牛交所团队出品
牛交所团队出品
慢着,为什么不算中信证券呢?
中信证券一家的资产规模就已经接近1.6万亿,在券商类资管理中排行第一,AUM是第二名的两倍大。
是这样的,根据财报,中信集团持股中信证券16.5%的股份,不是控股大股东,因此,不!能!并!表!
陆金所为什么也不算呢?
前文说了,P2P不能算资管业务。不过这里我们可以放一起比较下,P2P的规模可能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大。根据网贷之家数据,P2P2016年累计交易量2万亿,未还贷款8000多亿,由此可以得知,P2P期末资产规模,不会超过1万亿(注意,资产规模和累计交易额的区别)。而其中最大的就是陆金所,2016年3季度贷款总规模为3388亿。所以,P2P真没我们说的那么大,但是,
平安是真的很大啊 !
不过,如果你们觉得平安就这样PK掉中信的话,那就too young too naive了,因为中信集团不仅有金融业务,还有地产、资源、制造、工程承包等,规模也是相当巨大。
看完这个榜单,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的国外的资管行业有本质区别:
牛交所团队出品
国内资管产品以固收为主。
在国外,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国外典型的固收产品债券基金,不仅收益不固定,还可能亏本,这和我们的定义完全不一样。
国外资管更看重“投资能力”,国内更看重“渠道能力”
由于国外的金融市场非常成熟,而且不存在保本产品一说,因此投资能力对资管公司来说就非常重要了,谁能给客户多1%的收益,谁就能做大。
在国内,大家依然偏好固收类理财,那么同样是收益7%的产品,怎么选呢?很简单,选公司大、牌子大、背景牛,能“刚性兑付”的。这点也很好理解,首先中国人接受的金融教育还比较少,对金融产品理解能力比较差。再者,国内金融行业比较混乱,并且出现过许多骗局、跑路等恶性现象。
国外资管行业较为成熟,中国资管行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中国这么有钱,但是为什么中国还没有诞生黑岩这样的巨无霸公司?
很简单,因为外国人主要的理财就是买这些金融产品。
而在中国,大家都是怎么理财的呢?
买房呀!剩余的小部分资产才考虑这些理财产品。
所以,要看资管的发展,不是市场钱多就可以了。发达国家,尤其美国,大部分理财资金都流入金融资产了,而且美国人也习惯了让专业投资人来管理了。而中国呢,首先大家的钱都还在房产、银行存款、债权里待着呢,再者,大家离真正放心地把钱交给“别人”,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来源:牛交所
FOF/MOM | 对冲基金丛书 | 对冲基金经理培训 | 智能金融 | 投资能力评选 | 财富管家 | 京晋宽客聚会 | 投资心理学 | 合作论坛 | 私募人才基地 | 私募孵化 | 海外基金孵化 | 香港9号牌照 | 开曼基金注册 | FOF方案设计
私募工场数十个社群欢迎您的加入,请在公众号后台或者微信号15034081448对话框提交您的名片,并文字发送“姓名+微信号+机构+职位”,审核后会邀请您加入相应社群,由于申请者众多,邀请会有延迟,请您静待。由于公众号后台留言保存时间仅有48小时,所以请您务必留下您的微信号,并严格按照格式发送相关信息,私募工场会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
内容合作:15034081448(手机)或guo5_guoguo(微信)
商务合作:15034081448(手机)或guo5_guoguo(微信)
投稿邮箱:506743560@qq.com(注明投稿)
私募工场历史文章(回复后面括弧中内容获取系列全文)
精选精华文章(精华) | 《私募相关法规》系列(fg) | 金融模型·量化投资系列(lhtz) | 算法理论&代码(sfdm) | SVM系列(svm) | 用R语言做数据分析(r) | 金融时间序列连载(jrsjxl) | 机器学习系列连载(jqxx) | 人工智能系列(AI)| 傅立叶分析系列连载(fly) | 《宏观经济研究》系列(hgyj) | 《微观经济学》系列(wgjj) | 《大数据与金融业》资讯系列(dsj) | 国家战略权威评论(zlpl) | 世纪大救市观察系列(sjdjs) | 赌博与投资系列(dbytz) | 投资时钟系列(tzsz) | 期货讲堂(qhjt) | 套利系列(套利系列) | 各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细则征求意见稿(cxhjyxz) | 索罗斯公开课系列(sls) | 量化投资付费问答(自动问答;自动提问;付费提问) | FOF/MOM系列(FOF) | 国家队的前世今生(国家队) | 美国金融工程专业申请指南(美国金融工程专业申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可查看私募工场历史公开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