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创投分享组

〔中国央行〕社会融资规模是更为合适的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官员(更新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添加更多细节和背景)。

社会融资规模是金融调控的一个比较合适的中间目标。

适应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

*将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

路透上海(路透社)----中国明确介绍了年初货币政策的“全社会融资”概念,取代了货币信贷。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和统计处主任盛松诚周一解释说,社会融资规模是金融宏观调控的更适当的中间目标,适合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并将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

周一在央行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有两个重要标准,一个是指标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另一个是指标的可控性。实证分析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主要经济指标的关系更为密切。

盛松成认为,取消信用规模指数,代之以社会融资规模指数,是一种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符合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方向。

他说,定量调控与价格调控相结合,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转变,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

今年1月,,取代了以往“货币信贷”的重要地位,表明今后货币政策决策将减少对信贷数据的过度依赖,转变为市场导向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ID:nCN 1555129]

盛松成后来写道,社会融资总额是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也是对实体经济金融支持总量的综合反映。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人民币贷款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价格指数(CPI)等经济指标的关系更为密切。[ID:nCN 1613085]

社会融资总额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贷款、承兑票据、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补偿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等。

根据中国央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社会融资总额为14.27万亿元,高于GDP的35.9%,比2002年增长19.2个百分点。2002年至2010年,社会融资总额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贷款年均增长率高9.4个百分点。(完)

详情请点击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Image_public/UserFiles/goutongjiaoliu/Upload/File/Social Financiation Scale),符合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的方向。(PDF)

--------------------------

(路透社中国新闻部:86/21/61041781;传真:86/21/61041728/steven.bian.thomsonreuters.com/路透社消息:steven.bian.reuters.com@reuters.net)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