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创投分享组

员工学习的敏锐度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小六点评:

这是个快速更迭的时代,学习敏锐度已经成为未来领导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在这个移动社交的时代,从业务基层走向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快速获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能力的学习敏锐度。

 

学习敏锐度主要包括七个要素:洞悉自我(了解自己是谁、我在意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的局限性在哪里)、思维视角(知识面宽度,对于复杂性的适应能力)、人际敏锐(和不同的人之间相处的能力,喜欢和不喜欢的人都能搞定)、变革意愿(对于变革的态度和倾向)、驱动卓越(不满足现状、追求卓越的动机)、环境敏感(敏锐洞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响应反馈(积极对于获取的变化信息做出反应、采取行动)。


在今天的环境下,能否取得职业成功已经不仅仅在于精力过人、不仅仅在于高智商和高情商,也不仅仅在于独特的技能和经验;而更加在于比竞争对手更能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掌握新的知识。


战略咨询公司BCG针对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设计了一个衡量指标AAI,其对2500家美国上市公司的调研结果显示,分数在80%~90%之间的企业五年内实现了平均20%的市值增长,分数为0的企业平均市值减少了15%。


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企业的特征被称为敏锐性(Agility)。不同于适应性和灵活性,敏锐性更能反映面对变化时,企业主动反应变化的能力。


过去数十年来,中国企业的高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果敢的创业者对变化推动的敏锐觉察力。“世纪最佳CEO”、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戮力推行打破官僚壁垒,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无一不是在提升成熟大企业的敏锐度。敏锐优势包括:


01

组织敏锐度


组织敏锐度反映了组织适应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业务、组织结构的能力。反映了在动态环境下,企业保持高绩效发展的能力。


根据德勤2016年的研究,全球92%的管理者认为,重新设计组织架构是企业未来最重要的战略举措。随着组织进行变革的频率和速度越来越快;数字革命的颠覆作用越来越明显;员工结构多元化、雇主与雇员的关系灵活化。年轻人对于职业发展有更多的自我规划,他们渴望在组织中获得更快速的晋阶,期待工作环境不死板,追求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组织架构已从金字塔形逐步过渡到矩阵式结构。前者注重指令下达的稳健、可靠和一致性,后者更适用跨地域、跨职能、多产品线的协作。德勤的报告显示,当下只有38%的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职能型组织架构(超过5万人的大型企业这一比例为24%)。


海尔和中国电信便是是组织转型的领先企业之一。通过网络化生态组织转型,海尔试图告别旧的商业模式和传统管理方式,成为创客孵化器。


同样的,中国电信也一直在推行“化小”“倒三角”的组织模式变革,以求适应从高度依赖于地域的本地网向移动互联的商业模式转型,突破大国企相对僵化的弊病,提升企业活力和员工的主动自发性。


02

团队敏锐度


团队敏锐度反映了人们以灵活机动的模式协同工作,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适应多变的外部要求,共同实现动态目标。


组织要保持敏锐应变,就必须摆脱传统的职能条线化的管理架构,甚至复杂的矩阵式结构,转向更灵活的神经元性的网络型团队模式。未来的工作模式也许不要求每个人百分百属于某个企业,不需要每个人每天每时奔赴同一个办公室。高度发达的信息沟通和人际协作模式的多样化,会减少面对面沟通的高成本、低效率。


敏锐团队的协作模式迎合了新时代的人才特点,使员工从固定办公室中解放,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自主。这激发了人才的主动性,又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组织模式的去中心化,需要解决管控、战略一致性、政策合规性的矛盾,这得益于信息科技的发展。美国退役的四星上将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在其著作《团队:应对复杂世界的新规则》中提到,在伊拉克战争中,他创造性地运用分权化的管理方式,把决策权力下放到一线团队,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实时沟通、监控各小组的运作信息,达成了高度灵活、高度激励的沟通模式。


互联网创新型企业也往往通过类似的项目团队架构,将团队分解成多个细胞或神经元,在每个项目上协调最合适的资源,项目结束时即可重组,保障了团队的灵活敏锐度。


实现高效运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每个人都要具有清晰的能力特点和能力程度差异,在组成新团队时就成为筛选的关键;成员要有快速融入团队能力,缩短“热身”时间,甚至需要在同一时间段参与多个项目。


敏锐的团队组成方式并不忽视专业性的要求,甚至要求更高;同时它要求团队成员更善于在不同伙伴之间迅速协同工作。


03

学习敏锐度


相对于组织敏锐度,领导者个人的“学习敏锐度”研究则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历史。1980年代提出的领导力发展“70-20-10法则”依然广为接受, Goldsmith)在2007年出版的《保持进击》(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一书的观点也已经成为目前领导力教练的经典。这些对于“什么样的人才更具发展潜力”的研究,引致了“学习敏锐度”这个概念的出现。


学习敏锐度反映了个体快速学习、学以致用于全新挑战情境下获得高绩效的能力和意愿。


无论是企业的敏锐优势,还是团队组成,最终还要依赖于组织的根本元素——人。调研报告指出,130位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认为,决定人才未来成功的三大要素是达成业绩、岗位相应的领导力和敏锐度。


学习敏锐度是打造敏锐优势的起点。励衿领导力与前Lominger全球研发副总裁Ken De Meuse博士共同开发了以中国的数据为主的学习敏锐度测评工具TALENTx7,从七个维度来衡量一个人的学习敏锐度,综合反映了员工在人和事两个方面应对多变环境的能力和意愿。这七个维度分别是:思维视角、人际敏锐、变革意愿、驱动卓越、环境敏感、响应反馈和洞悉自我。


有趣的是,针对近期参与测评的来自中国1126位(551位来自跨国外企、226位来自中国民企、349位来自中国国企)中高层经理人的学习敏锐度进行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民企人才在学习敏锐度的七个维度上全面胜出;国企人才在人际敏锐方面较突出;外资人才不满足于常态而更加追求卓越。 



从相对稳定的环境环境模式,到如今动态灵活的模式,并非每个人都喜欢和适应。事实上,测评数据显示,大部分人的学习敏锐度都不强。


虽然并非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岗位都需要很高的学习敏锐度,但随着企业向着更加敏锐的战略和组织发展、工作模式的更加敏锐化,市场上整体欠缺的是中、高程度学习敏锐的人才。


研究表明,学习敏锐度的提升比一般的能力素质提升更困难,特别是有关意愿的学习敏锐度要素的提升尤其困难。因此,尽早培养并获取具有更高学习敏锐度的人才,将奠定企业面对VUCA环境的竞争优势。


作者:林光明  励衿领导力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

           冯昀  励衿领导力咨询公司合伙人

转自:中欧商业评论(ID: ceibs-cbr)


推荐阅读

BAT人跳槽去哪儿?这份报告给你答案

回答企业使命是什么,必须先想明白这三个问题

联想怎么做人才盘点?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