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银行业不良资产集中爆发,不少银行将难以处置的不良资产打包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今年我有幸参与了不良资产的转让工作,第一次接触到资产管理公司这一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01
银行人眼中的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从商业银行收购不良资产并加以管理、清收、处置的金融机构。
其实收购并处置不良资产只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传统业务,资产管理公司在发展过程不断扩充新业务,如信托、融资租赁、股票承销、发债、财务及法律咨询等业务,因为收购不良资产主要与银行合作,作为银行从业者对此项业务更为熟知而已。
1999年,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分别接收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由国家政策扶持成立的不良资产处置主体,不论在资产规模还是业务范围上都处于垄断地位,这让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多少有些封闭。
后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格局,但变化不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只能在本省范围内从事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工作,且民间资本及外国资本还不能自由进入这一领域,放眼全国市场,仍然是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为主体。我们今年转让的几个不良资产包的接收方都属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02
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主要通过现金清收、核销、贷款重组以及资产转让等方式,低价处理给资产管理公司是其中较快甩掉不良包袱的一种方式,商业银行乐于通过批量转让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成立后有两次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收购。
第一次是在1999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有企业改革脱困,财政部、央行为资产管理公司提供资金,加上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金融债券,按照账面价值购买商业银行的1.4万亿不良资产。
第二次是在2004—2005年间,这次收购与上次不同,这次没有按照账面价值购买,商业银行承受了部分损失,这次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达4000亿元。
近年来,不良资产处置逐渐回归市场化运营,国家不再提供资金或隐性担保来收购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市场规则交易并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03
有人会问,这些不良贷款银行都清收不回来,卖给资产管理公司以后他们怎么清收,收不回来就不怕赔钱?
术业有专攻,资产管理公司自有他们的门道。
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资产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对于未来有较大价值提升空间的资产,资产管理公司会采取财务重组,寻求债转股或追加投资的机会,甚至置换成上市公司股权,与资本市场对接。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协助债务人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业务结构等方式盘活企业。
对于价值小、资产质量差、地域分散、债务人配合意愿差的资产,处置方式主要为打包出售给第三方,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在市场中寻找投资者进行二次转卖,投资者中也不乏我们常见的讨债公司。
再者说,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也不一定会亲自去向债务人催收,他们有的是办法,甚至继续与银行合作,或者与第三方合作,委托银行或第三方进行清收,收回现金后按比例分配收益。
目前来看,将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仍然是商业银行首选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但处置不良资产却不再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赚钱模式了。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现在涉及众多金融领域,未来几年可能会打造成综合性金融平台,我们已经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们,他们已经不是单纯的不良资产处理者,而是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者,而且近几年发展速度极快,净利润甚至超越部分股份制银行。
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值得商业银行借鉴和研究。
友情链接